行业动态

刘茂德同志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文号: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30 浏览次数:1182次
同志们:
这次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市建筑行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全面开创全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省建管局罗局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并做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周永迪同志对今后的工作安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市建筑业快速发展、成绩显著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坚持把建筑业作为强市富民的重要产业来抓,精心培育,强力推动,使建筑业呈现出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素质普遍提升、市场秩序日趋规范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承建施工面积累计达4416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5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6亿元,均为“九五”的2倍多。2006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24%,涌现出威建集团等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和行业影响大的骨干企业。
二是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财政和居民增收。全市建筑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不断提高社会贡献率。“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累计上缴税金25亿元,年均增幅为25%,去年达到12.6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0%提高到18%。其中,威建集团去年上缴税金突破1亿元,居全市第8位;市委、市政府表彰的33户纳税新星企业中,建筑和房地企业达16家。同时,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解决就业岗位6.9万个。2006年,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14.3万人,其中80%以上来自农村,促进了农民增收。建筑业已成为居民增收、财政增益、社会增效的重要渠道。
三是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城乡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精品城市的目标,全市建筑行业秉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狠抓精品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工程优良率,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城乡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商业、金融、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设施,以及公园、广场等便民利民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几年来,先后有威海公园、荣成市博物馆、威海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3个工程荣获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书店大厦等31个工程获得山东省“泰山杯”。可以说,一幢幢高楼大厦,勾画了威海现代化城市的空间形态,塑造了城市个性;一项项精品工程,塑造了威海精品城市的形象,彰显了城市魅力;一个个公共设施,丰富了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发展。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为威海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反映了同志们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也充分说明全市建筑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大仗、会打胜仗的队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与我市建筑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骨干企业少,规模优势不突出。去年,全市449家建筑企业中,总产值过亿元的仅有10家,威建集团实现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18%,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南通市拥有特级资质企业3家,一级资质达30家,累计获得鲁班奖38项,而我市只有2家一级资质企业,获得3项鲁班奖;南通三建和苏中建设集团等企业去年营业额均超过百亿元,江苏中南集团的年产值超过200亿,而我们全市才100多亿,最大的企业才20亿。二是外向度较弱,市外市场拓展不够。去年,全市外出施工产值仅占总量的5%,而且主要集中在省内,基本上没走出威海。绍兴市去年建筑业市外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5%。而近年来,有100多家外地企业进入威海市场,其中一级资质的达30多家。三是技术水平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进步缓慢,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不科学,增长方式粗放;多元化经营和产业链延伸不够,房地产建筑产值占建筑总产值的比重达60%左右。四是管理不够规范,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仍存在不少隐患。压价竞争、垫资施工较为普遍,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和管理缺失,去年,全市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余起。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认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双重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密切和广泛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加快建筑业发展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抓建筑业就是抓社会就业,促建筑业就是促农民增收。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建筑业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建筑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看到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筑业是十分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和先导性产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的建设任务,同时,又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社会贡献大等特点,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建筑业具有倍增效应、乘数效应,产业带动作用突出,能够直接带动建材、钢铁、物流等5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每增加1亿元的建筑产值,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加产值1.7亿元,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就业门槛低、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全国建筑业就业岗位占城市就业总量的8%左右,一些发达地区占到15%以上。“十五”期间,江苏省建筑业吸纳302万农民就业,占建筑从业人员总数的85%。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既为财政提供了大量税收,又有力地促进了居民特别是农民增收,是增加农民收入、积累社会财富的重要行业。2005年,我省建筑业实现税收78.8亿元,占全省地方税收的12.3%,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7.4%。江苏省农民从建筑业获取的收入约占农民纯收入24%。因此,建筑业既能强市又能富民,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快发展。
其次,要看到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当前,建筑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深入发展,国际建筑和工程承包作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行业得到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全球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为建筑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4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年均增幅达24%,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工业升级换代加快,产业建筑需求十分旺盛。同时,城市化将加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需求量增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继房地产、市政设施建设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以铁路为例,“十一五”全国铁路投资预计高达12500亿。随着国家产业布局的总体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等,都将形成更大的建设规模。从我市看,未来五年将实施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达到3000亿元,城市化率将达到60%,中心城市人口将增加到100万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25平方公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建筑生产活动来实现。可以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建筑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机遇,就能在广阔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看到我市建筑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建筑业也实现了新的提高和突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幅始终高于GDP增幅。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2000亿元,按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7%的比重计算,到2010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40亿元,是目前的2.5倍,年均增幅在26%左右,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预期。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建筑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总额达到7%,建筑业发达的江浙一带比例更高,绍兴市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652亿元,是我们的16倍,其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7%,而我市的比重仅为4.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我市建筑业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另一方面讲,差距意味着潜力、意味着上升空间。我们一定要坚持辩证思维,变差距为动力,视差距为潜力,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积极有为的姿态,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
总之,建筑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贡献社会财富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我们一定要把其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来认识、来推动、来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机遇,突出重点,努力开创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不断谱写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五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一)在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上求突破。市场没有市界,也没有国界,封闭保守永远守不住市场、发展不了市场。我们有440多家建筑企业,建筑业产值只有100多亿,所有企业都固守威海,不可能做大做强。要树立市内市外、国内国外大市场的观念,把开拓市场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放宽眼界,走出威海,加强市场战略研究,及时调整市场重点和方向,大力开拓“三大市场”,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全力提升规模市场。大城市的建筑市场容量大、技术水平高、行业影响大、市场竞争充分,是建筑市场的制高点,历来都是必争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军规模市场,是对建筑企业总体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检验和良好展示,也是企业锻炼队伍、打造品牌、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引导骨干企业,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力量抢占规模市场,提高大型工程的施工能力,省内以济南、青岛等为重点,国内以北京、上海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为重点,争取在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大、利润水平高的规模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是积极抢占新兴市场。要根据国家区域政策导向和经济建设重点的变化,主动调整和优化市场布局,确立市场主攻方向,抢占新兴热点市场。天津是我市的传统市场,要抓住国家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利机遇,积极选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抢占天津市场,努力使天津市场成为又一个省外规模市场。要加大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市场的攻坚力度,高度关注西安、重庆、哈尔滨、长春等西部和东部中心城市发展,选准切入点,由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市场,并据此向周边市场拓展延伸。
三是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开放是威海的比较优势,开放不仅仅是招商引资和商品出口,劳动输出和工程承包也是重要的开放形式。上海建工集团今年一季度新签20亿元的海外合同,去年海外合同高达40亿元人民币,已在30多个国家承担了40多个对外承包项目。最近几年,我市一些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国际合作公司积极开拓非洲、南美等国际建筑市场,实现海外承包产值4.6亿元。目前,公司又在刚果、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进行工程建设,总合同额达1亿多美元。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已取得外经权企业的优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对外工程承包经营权,以非洲和中东市场为重点,加强与国际大型建筑承包商的联营合作,进一步拓展经营领域,扩大海外业务,逐步实现以劳务输出为主向工程承包过渡。特别是非洲,与我国关系友好,而且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建设开发期,市场规模大,是我们开拓境外市场的重点,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二)在提高结构调整能力上求突破。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坚持“经营建筑”的理念,加快调整“三个结构”,不断增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从面上看,目前全市建筑业多元化经营产值仅占建筑总产值的5%左右,产业延伸不够,大多数企业仍然挤在建筑施工这一条独木桥上,效益来源单一,经济增长点不多。从点上看,一些骨干企业已在多元化经营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如威建集团广泛涉足房地产、建材、设备租赁、行业培训等产业,打造了多板块联动的联合集团;鸿安建筑集团已发展成为以建筑施工为主,房地产开发、商品混凝土、水产品养殖为辅的多元化集团。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改变以土建为主的产业格局,以主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多条腿走路,实现“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在横向上,突破以房屋建筑业为主的布局,引导优势企业抢占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建筑等高端市场,拓展钢结构、市政、路桥、装饰、防腐保温等专业市场,尽快形成覆盖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土木工程、装饰装修、路桥建设的大建筑业格局。在纵向上,要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向新型建材、服务业、制造业延伸,加速产业融合。结构调整是个大课题,要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加快拓展相关产业,凡是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的都可以去做。
二是调整企业结构。按照扶优扶强、做精做专的要求,对全市建筑业资源和要素进行整合,鼓励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资本、品牌和规模优势,实施低成本扩张,加快资本积聚,培植、壮大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培育5—8家资金、技术、设计、施工总承包能力较强的综合型建筑企业集团。威建集团作为全市建筑企业的龙头,要按照特级资质标准提升自身实力,尽快申报建筑业特级资质。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发展定位,提高专业施工水平,做好专、精、特、新文章。要通过资源和力量整合,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总承包企业、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施工企业、一批技术过硬的劳务分包企业,在大中小企业错位发展中,打造整体竞争优势,真正形成规模市场、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
三是调整经营结构。近年来,南方发达地区的一些建筑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实现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控股、兼并和扩张,迅速成为行业龙头。浙江广厦1993年实行产权制度改革,1997年上市,通过不断的资本运作,实现了裂变式发展,短短10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拥有成员企业58家、员工3万人、总资产120亿元、年产值2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相比之下,我们资本运作的路子没有完全打开,导致我们就事论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迈不开快速发展的步伐。要积极学习借鉴南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重视资本运作,提高融资能力,使企业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要抓住国内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上市步伐,争取近两三年内有实质性突破。
(三)在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上求突破。这是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根本措施。要以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在保持建筑经济总量高位运行的同时,着力提升产业素质和运行质量,加快打造建筑业新的发展优势。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对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直建安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高、中级技管人员仅占总数的8%;同时,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三支队伍”,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第一,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家队伍。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教育合作,鼓励企业家学习深造,引导企业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提高组织管理和战略发展能力。市建委要认真研究,积极组织,拿出专门资金搞好培训。第二,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管理队伍。加强管理和技术骨干培训,形成由专业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要加快建造师培训步伐,推进项目经理制度向注册建造师制度过渡,争取在未来两三年内,一、二级建造师达到3000人。第三,打造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威建集团两次荣获“鲁班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一大批像宋斌继这样的金牌能手,这也是威建集团多年来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必然结果。要搞好劳务基地农民工阳光培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不断提高一线操作工人的操作水平和技术等级,促进“建筑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
二是加快推进技术进步。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争取用3-5年时间,一级企业要健全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拥有省级工法和科技进步奖项。要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粗直径钢筋连接、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新型墙材等建筑业10项新技术,重点解决建筑节能、深基坑支护、大型模板设计、复杂预应力施工、大型钢结构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组织实施建筑业科技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从工程建设的审批、监督、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入手,严格把关,确保居住建筑65%、公共建筑50%的节能标准落实到位。要以中心市区高层建筑、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加快推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装修,加大装饰装修工厂化生产比重,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装修成套技术,推广使用生态绿色环保材料,走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和安装的施工路子,争取用两三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关于预拌混凝土,这项工作省里有要求,很多县级市已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我市威建集团、鸿安集团等企业已带头使用预拌混凝土。今后,市区一律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市建委要抓紧制订建筑节能、住宅全装修、文明施工、预拌混凝土等相关办法,下大力气抓好,不断提高建筑水平,维护城市环境,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三是积极争创品牌工程。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拥有了名牌,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建筑企业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和标准,切实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与管理,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品工程、创优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品牌创建规划和奖励扶持措施,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鲁班奖等申创工作,争创更多的鲁班奖、全国装饰奖和“泰山杯”奖,用众多的品牌工程打造威海建筑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四)在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上求突破。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标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有效控制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一是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筑企业要依法落实安全生产投入,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广泛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建立安全标准化示范工程,依靠科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企业法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今后,对新成立企业法人、新上任法人和出现事故的企业法人,都要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管理能力。
二是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要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搞好文明施工的重要手段来抓,通过落实招投标加分制度,触及企业的直接利益,调动企业创建文明工地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告知书、安全不良行为公示、安全生产警示和约谈、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加强对施工现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违规施工、违章操作、无证操作现象。今年,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率要达到100%,创省级安全文明示范、优良工地20个以上,市级安全文明工地140个。
三是认真抓好安全培训教育。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自我防范能力。要重视和强化对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安全生产考核证书的动态管理,凡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或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一律暂扣或吊销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五)在提高和谐发展能力上求突破。加快建筑业发展,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规范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努力为建筑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建筑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领域,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确保产业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体系,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或月结季清的支付制度,健全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拖欠单位和责任人。规范建筑业劳动用工行为,严格劳动合同管理,所有使用农民工的企业必须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全面推进施工现场安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逐步实现农民工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和生活环境的秩序化,为建筑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企业在施工现场要树立“民工维权告知牌”,公布维权电话,发放维权手册,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
二是规范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严格规范招投标活动,强化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抓好招标代理机构、质量检测机构、造价咨询机构和监理企业监管,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建筑市场的准入清出制度,加强企业动态管理和考核,及时清除违法违规的从业人员和建筑企业。各级建设部门在企业资质受理中,要认真履行初审职责,严格把关,坚决查处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对资质许可后的企业,要实施动态监管,发现不具备法定条件的要立即做出处理,直至清出建筑市场。要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有不良行为的建筑企业要记入档案,并通过新闻媒体或互联网曝光,真正做到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
三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建筑业,加强工作研究,认真学习外省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加快制订扶持政策、机制和措施,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个层面,共同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全市建筑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协助企业做好各方面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加快发展的工作合力。市建管处要认真履行职能,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强化对企业的指导与服务,帮助企业做好业务培训、资质晋升等工作,真正做建筑业发展的服务者、支持者和推动者。要充分发挥建筑业协会的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健全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志们,新的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标为我们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扬科学发展的主旋律,以更加紧迫的意识抢抓机遇,以更加振奋的精神迎接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干事创业,努力实现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威海做出新的贡献!